全国每10棒玉米穗就有3棒北京芯!

发布时间:2023-11-24 作者: 小九直播足球视频

  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一直未曾远离首都北京。我们的一日三餐,每十种新品农作物,就有一种源于这片热土,玉米当然也不例外。

  从中单2号、农大108、京科968等大田玉米品种到京科糯2000、农科玉368、农科糯336等鲜食玉米品种,北京选育的优质“京”牌玉米品种已经逐渐播撒至全国。

  玉米是中国当前种植培养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大、种业市值最高的作物,也是国际种业巨头竞争非常激烈的主要焦点。

  北京作为全国玉米种业重要的研发中心,长期以来发挥着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的作用,为国内玉米和鲜食玉米的研发与推广做出重要贡献。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赵久然团队选育的“京科968”,是我国三大主导品种之一,全国年种植培养面积连续多年超过2000万亩,累计推广种植超过1亿亩,增产粮食100多亿公斤;“京科糯2000”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鲜食玉米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已经有十余年,占我国糯玉米总面积的50%左右,累计种植1亿亩以上。

  此外,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黄早四自交系;中国农业大学许启凤教授选育的黄C、178自交系,以及后期组配的稳产、大穗型、粮饲兼用的优质玉米品种“农大108”;戴景瑞院士选育的综3、综31自交系和组配的系列品种农大65、豫玉22、农大60等,均对推动我们国家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备极其重大作用。55个“全国杰出贡献玉米自交系”中,有11个来自北京,占比20%,组配杂交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达46.3亿亩。

  在科研院所其利断金,创造更多突破性品种的同时,北京的玉米种子企业也纷纷联合科研院所,做强、做响北京玉米品牌和产业。

  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布局合理的自主研发体系,成立20年来公司科研投入累计超4亿元,下设育种研究中心、生物技术中心、综合试验站(点),共审(认)定玉米品种82个。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云南大天种业,控股广东鲜美种苗,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长期合作,加强完善玉米种业战略布局,为打好玉米种业翻身仗筑牢根基。

  还有北京华耐种业有限公司、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农斯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宝丰种子有限公司等众多鲜食玉米企业,不断培育华耐甜玉782、金糯1801、斯达甜225等类型的优质鲜食玉米品种,为农民增收致富,人民群众餐桌玉米自由贡献力量。

  赵久然表示,北京培育出的新品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京”字牌品种的影响力也越发显露。

  2020年底,生物育种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央强调要打好种业翻身仗,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最早一批开展玉米转基因研究的单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是主导人之一。从80年代开始,戴景瑞组织合作研究,在国内率先创建了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育成中国第一代转基因抗虫玉米新品种,成为中国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开拓者。

  与戴景瑞同在中国农大从事玉米研发的赖锦盛,生物育种也屡屡取得突破。2021年底,赖锦盛团队研发的抗虫玉米ND207通过安全审批,该品种高抗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和桃蛀螟等玉米主要鳞翅目害虫,并能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危害。同年,赖锦盛团队自主开发的两把属于中国的“基因剪刀”——Cas12i和Cas12j获得专利授权,终于弥补了我国在基因编辑核心工具领域的技术空白,一举打破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垄断。

  据赵久然介绍,玉米研究中心研发团队在前期已克隆出高抗玉米南方锈病基因RppM,并于今年成功完成了功能性KASP标记开发及利用,实现了京科系列品种高抗锈病优种的提升。这项突破将对黄淮海夏玉米区及京津冀夏播玉米区高抗锈病品种推广提供了品种支撑。

  在鲜食玉米方面,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了带有明显香味的玉米新品种类型——水稻香米味的新种质玉米。“过去的玉米追求有甜味、有糯感,但在香味上要求不是非常高。最近几年,人们开始怀念小时候吃的有香味的玉米,因此我们也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进展。”赵久然说。

  去年,先正达集团携手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联合组建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通过科研院所与种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共同开展针对玉米产业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

  中心总部在北京,在东华北春播玉米区、西北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玉米区等主栽区域建设分中心,布局建设大型育种中心和全覆盖测试网络体系。同时,国家玉米创新中心将面向全行业打造开源式创新平台,为玉米产业提供源头技术供给,孵化和培育中小种子企业,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创新服务。

  李军民介绍,当前大北农已育成并通过安全审批的转基因玉米有4个,分别是DBN9936、DBN9858、DBN9501和DBN3601T,居于全国首位。“这些玉米性状产品能减少10-20%的产量损失,不仅对环境友好,还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用先进的技术,培育最好的玉米良种,服务全国,体现了北京作为“种业之都”的责任与担当。

  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粮食播种面积91.4万亩,粮食总产量37.8万吨,其中玉米播种面积64.2万亩,占全部粮食品种分类的70%以上;总产量29.0万吨,占全部粮食品种分类的75%以上。

  “在国家格外的重视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北京玉米的种植培养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鲜食玉米越来越受重视。”赵久然表示。

  与此同时,整个玉米市场的价格也稳中有升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北京鲜食玉米的地头收购价格最低在1元左右,如一亩地生产3000穗,产值能到3000元,再配上良种良法种植技术,种两季,一亩地的产值就能达到6000元。

  小小一根玉米,成为了北京这座特大城市背后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北京特色粮经产业高水平发展的缩影,是北京市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展示,是农业服务首都市民、富裕京郊农民的重要体现。鲜食玉米产业对促进京郊农民增收、满足市民消费也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加大,北京发展玉米和鲜食玉米迎来新的机遇与使命。今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2022年要打造“种业之都”,组织实施北京种业振兴方案,并针对11个北京优势特色物种种质创制与品种选育联合攻关。

  同时,即将于10月28日-30日召开的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第三届中国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峰会,将聚焦生物育种,探讨产业链发展,以期汇聚行业力量,探讨玉米产业科学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融合发展方法,进一步助推“种业振兴 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

  壮阔的产业背后是众多“京字号”科研院校的砥砺奋进,是一系列种业政策的引领扶持,是科学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