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通河:这儿大片的玉米地为啥不见了?

发布时间:2025-06-18 作者: 小九直播足球

  新华社哈尔滨8月25日电(记者强勇)曩昔,搭车走过黑龙江省乡下,路途两旁成片的玉米地随时可见。现在,这样的一种状况却有了改动。

  8月初秋,正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果实渐熟、丰收在望的时节,记者时隔多年再次来到通河县采访。

  一路上,形象里遍及郊野的玉米难觅踪迹,一畦畦映着蓝天白云的水稻田、一些不知名的经济作物不时“闯”入眼皮。

  “这几年通河县玉米培育栽培面积减少了4/5。”县农业局局长姜贵文指着眼前的庄稼地说。随国家撤销东北玉米临储方针,通河县瞄准商场,依照水田调“优”、旱田种“特”的思路,引导农人调减玉米,调“绿”水稻,调增榛子、辣椒、中药材及杂粮等经济作物,增强有用供应。

  富林乡农户郑民尝到了结构调整带来的优点。他先后种了200多亩榛子,其间一半已经是成林。“种榛子比种粮优点多,省劳力,收入高。”他说,榛子树一亩纯收入上万元,是种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的十几倍。

  “咱们的结构调整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找准商场发力。”通河县委书记刘长河说。

  刘长河拿榛子举例说,全国榛子人工栽植面积仅75万亩,缺口大。通河县结合气候、土壤等条件,繁育推行了新榛子种类,全县榛子栽培达10万亩,成为富民的立县工业。

  因为榛子树第三年才成果,栽培前期农人有压力。农技部分进行了榛子套种辣椒、药材、木耳等测验,榛子没成果前靠其他农作物增收。现在,套种成了通河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特征。

  桦树村王龙等3户乡民承揽数百亩犁地,改种经济作物后,他们把板蓝根、黄芪、吐丝子等药材与榛子套种。尽管前两年榛子树没成果,但套种的药材每亩地仍有纯收入1300多元。

  现在,通河县约70%的土地进行了栽培结构调整调优。全县220万亩犁地中,绿色水稻栽培已打破100万亩,有机水稻10万亩。曩昔微乎其微的经济作物面积占比增至1/4,玉米面积已缺乏10万亩。

  发生在通河县的改变是黑龙江省优化农业栽培结构的缩影。继上一年调减近2000万亩玉米后,本年全省按计划再调减1000万亩玉米。

  “曾经农人常为不知种什么忧愁。”通河镇副镇长武继成说,现在不但瞅准了商场种田,还延长了工业链。

  在坐落通河镇的长福食物有限公司出产车间,记者看到,身着白色工装的工人正在出产线操作。油剁红椒酱、山核桃爆辣椒酱、鹿肉山野菜酱等20多种产品连绵不断出产着,新研制的榛子产品也将上市。

  长福公司总经理林长福说,辣椒虽小但背面连着加工厂,农产品深加工后不仅能卖出去,更卖出好效益。投产仅两年,公司产量超越4000万元,一系列产品走入了大型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