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9 作者: 小九直播足球
中广网北京2月19日 中国乡村之声《乡土乡情》报道:来到张掖,张掖人一定会带你去看看临泽大沙河,因为昔日的“流沙河”慢慢的变洁净妩媚。来到张掖,张掖人还会带你去前进村看看,河西走廊的这个普通村庄慢慢的变富足美丽。来到张掖,张掖人也许还会带你去看看丹霞,旅游经营权转让正让张掖旅游奏响一曲大地欢歌。如果时间充裕,张掖人一定还会热情地带你走遍这里的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因为,在张掖人的眼里,因为发展带来的变化让张掖人的骄傲与自豪写满每个人的心头。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丝绸古道之重镇,西北交通之咽喉。张掖自然景色宜人,生产条件优越,是甘肃省商品粮、商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张掖坐北向南,面对着巍巍祁连山,发源于南部祁连山区的黑河,让这座不失浑厚西部城市又抹上了一撇江南的隽秀。山因有水而有了灵气,水因为有了山而有了生命。张掖,恰恰就是在这样一个独特的位置,从古代陆路丝绸之路一步步走来。迎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奏响“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的乐章。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以乌江米最为有名。张掖还是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张掖这一个地区,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张骞、班超、法显、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我去年有机会去张掖,美景看了不少咱不说,我还有口福过了一把舌尖上的张掖瘾啊,山丹的炒拨拉,牛肉小饭,还有那个那个叫什么炒炮,哎呀,那几天在张掖,我都舍不得回来了。在肃南裕固族篝火晚会上,您还可以给大家伙秀一把。肃南裕固族朋友,一亮嗓子,就能把大家给震了。三碗下马酒,喝得你找不着北。在采访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张掖市市委书记陈克恭向我们介绍张掖的时候那句话,从南向北,雪山、冰川、隔壁、丹霞地貌,汇成一个多彩的张掖;从东向西,丝路文化、农耕文化、现代工业文化的铸就了一个厚重的张掖。
张掖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全市玉米制种面积连续3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订单面积达100%;玉米制种纯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0%以上来自玉米制种、“张掖玉米种子”成为全国唯一的种子地理证明商标,……这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字,是张掖种业发展骄人的“成绩单”。
张掖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高,当地所产种子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水分含量低、商品性能好,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介绍说,这就是当初选择快速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受益的初衷。
有了好的地理条件,这只是先决条件,可是,要想让自己的种子在国内领先,科技投入一定不可以荒废,为此,近年来,张掖市先后修订完善玉米种子标准化生产作业规程,推广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统防统治、联合收获等集成配套技术,提高种子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一些村镇成片成片改造中低产田,节水滴灌技术开始在当地大面积的推广示范。甘州区的陈寨村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村落。不过新事物要想让农民接受,那可不容易。陈寨村村支部书记陈建宏对当时村民们的反应还历历在目:
作为黑河流域高效农业示范区,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采用滴灌技术以后,当地的制种玉米质量明显就比周边乡镇的高出一大截,所以,当地很多制种企业都纷纷和他们签署协议,且价格上要比别的一吨多出五十块钱,金玉种业负责人屈永昌告诉我们,质量有保证,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就要用市场的手段来增强农民的服务意识:
对于玉米制种带来的收益,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乡前进村的屈桂元这几年依靠制种,不单住上了小康住宅,而且私家车也有了,日子比原先好了许多。
张掖市着力在骨干种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培育上下工夫。目前,全市建成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二十个,形成玉米种子果穗烘干、分散晾晒、网箱风干相结合的干燥方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整体提升种子加工技术水平。张掖三贝种业公司负责人李栾给我们介绍说,公司为了更好的提高种子的质量,将在种子生产销售所有的环节,对农户进行指导。
张掖在玉米制种质量方面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品质衡量准则,而当地企业则制定了比张掖区域标准还要高的品质衡量准则。截至目前,张掖玉米制种共有300多个品种,其芽率高达95%以上,纯度超过96%。与此同时,张掖市坚持扶优扶强,优化制种企业结构,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配置,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先后制定“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办法,在基地落实上优先保证AAA级企业的生产面积,支持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张掖制种,慢慢的变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更成为甘肃省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龙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