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5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简讯 正文
发布日期:2023-05-17来源:吉林日报作者:张磊 尹雪 刘莹浏览次数:
5月上旬,鹅黄嫩绿,万木竞春。记者来到位于三北防护林沿线的吉林省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作为国家级
制种大县的核心区域,这里林网纵横交错,将一块块耕地包围在其中。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立业村杂交玉米
车在一片刚播种完的地块停下,立业村党支部书记兼车力乡玉米制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路志江带着记者走进田间。眼前这片地今年采用的是“小垄双行、膜下滴灌”新技术,他俯身蹲在地头,用拇指和食指比量着垄沟的间距:“垄距就减少这10来厘米,地膜下的滴灌就能更快更有效地浸到种子,不但能节水,还能提高玉米的植株密度,正常年景下每亩可增产20%左右,带动制种农户每亩增收300元以上。”
在玉米春播中,白城地区历来采用60-65厘米的宽垄,与新疆、内蒙古等地采用的50厘米窄垄在单位株数和产量上存在差距。“宽垄变窄垄,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并且许多按照之前宽垄设计的农机具都要更新换代,对于农户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改变,产量就上不去,农户就不能持续增收,因此我们规划了一些种植区域,以点带面引导农户转变观念。”路志江说。
在玉米制种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20余年,路志江深知,这是发展又一次遇到了瓶颈,但只要能够突破,当地制种业就会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
在路志江的办公室,记者看到立业村的地图上清晰可见绿色标注的林网和黄色标注的耕地。
“林网是本地发展制种产业的优势之一。玉米育种需要相对隔离的空间,林网成了发展种业的天然屏障,我们大家可以在不同的地块一起进行多品种种子的生产而互不影响。”路志江指着地图说。
2001年,路志江被村民选为立业村村委会主任。谈起那段经历,他记忆犹新。当时村民主要以种植商品玉米为主,收入水平较低,路志江立志要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2002年,他了解到发展玉米制种是个非常有前景的好项目,收益至少能比种植商品玉米翻一番。他经过多方考证,便和3名党员率先试种,当年收入就比往年大幅度的增加。村民看到成效后,纷纷加入制种行列。
“种植户上来了,订单又不够了。”路志江回忆,当时没有制种企业愿意将育种基地放在立业村,他便走访域内外多家制种企业,说服他们将每个品种在村里少量试种,一个林网地块种一个品种。随着试种的成功,玉米制种产业在立业村站住了脚。
有了一定规模后,制种户自产自销、各自为战的状况显现出来。为此,2009年,由立业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车力乡玉米制种专业合作社,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以每公顷地高于市场价1000元的标准承包过来,进行集中连片经营。
“我们把整体地块发包给有能力、懂制种技术的种植能手,持续不断的发展扩大制种产业规模,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路志江说。合作社先后对接种子
、科研院所近30家,为他们繁育了20余种拥有非常良好市场竞争力的优良玉米品种。
“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带动模式,在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种植户参与种植,农户能够最终靠入股分红、效益分成、基地务工等形式增收致富。”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副乡长任平说。如今,合作社拥有100多名成员,玉米制种产业成为全乡经营顶级规模、农户参与最多、产值效益最好的优势主导产业,实现了制种业发展的首次跨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制种产业链中,研发处在产业的核心地位。“我们不再满足单一的制种,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我们又成立了吉林康庄大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此走上企业化运营之路。”路志江说,公司已和一些企业、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和培育自己的种子和品牌,实现了从单一的玉米制种向科研育,产加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制种业发展也实现了第二次跨越。
离开合作社,来到洮南市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基地,基地总经理庄世界带领记者参观了制种的整个流程。
玉米按不同的品种运送到基地后,在玉米捡穗车间的分拣线进行人工去除杂穗,之后玉米果穗通过上料系统进入果穗烘干段进行烘干降水,经脱粒后的玉米种子再进入仓库储存。
在玉米精选车间,记者看到仓库中储存的玉米种子可以立即进入精选生产线,通过风筛式清选机、分级机、比重式清选机、批次式包衣机、全自动包装机一整套流程设备,一颗种子才生产加工完毕。目前,基地项目产能达1000吨/批次,每批次生产周期为4天,已形成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玉米制种生产体系。
“国家对玉米制种有着严格的要求,对制种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庄世界说,在洮南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介和大力争取下,国家投入资金用于玉米制种基地建设。2022年,国家又投入资金建设玉米制种烘干线公顷玉米制种烘干任务。
如今,“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制种生产管理模式已经越发成熟,洮南市在2022年3.15万亩制种地的基础上,规划发展玉米制种生产基地10万亩,并将全部建设为高标准制种田。
“为满足耕地增加后的制种产能需求,今年我们要建设第二条制种生产线,明年建设第三条生产线。我们的目标是用两年左右时间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玉米制种基地,并打造以制种为核心,带动物流、化肥等一系列配套产业协同发展的园区。”庄世界说。
离开立业村不久,路志江通过电话和记者说,今年合作社采用新技术的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万多亩。一些农户了解到发展的新趋势后,认为跟着“主心骨”干准没错,已经有20户农民自发跟进采用新技术模式进行种植,新增面积2000亩。相信在村民支持下,当地玉米制种业一定能实现三次跨越,在种业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好。
兰州知识产权法庭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签订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衔接联动工作机制框架协议
下一篇:墨西哥玉米种子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