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镰刀弯”地区玉米怎么种

发布时间:2023-12-04 作者: 小九直播足球

  编者按:我国玉米培养种植面积有5亿余亩,春耕备耕时节,在积极引导农民做好“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工作的同时,玉米主产区的生产仍然不能放松。为确保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帮助农民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本期特介绍位于我国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梨树县的玉米培养种植模式,供农民朋友参考。

  吉林省梨树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辽平原腹地,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称,是四平市“中国优质玉米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生产、牧业发展和棚膜经济是梨树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全县耕地面积358.5万亩,农业人口62.7万人,粮食生产已达到50亿斤以上,人均占有粮食、人均贡献粮食、粮食单产和粮食商品率四项指标曾在全国名列前茅。

  自2007年以来,许多科研单位纷纷来梨树建立各类科研基地,来自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外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梨树开展科研工作。2007年梨树县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了高家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2011年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中农大吉林梨树实验站,2014年与国土资源部农用土地质量与监控及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建立首个县级科研工作站,2015年建立了由中国著名土壤学家石元春院士担纲的梨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当前,由国内14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农机制造企业等单位联合组建的黑土区免耕农作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在该县成立。

  该县坚持“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宗旨,始终致力于恢复改良黑土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优质高产可持续农田。2007年以来,通过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组成科研团队,用“十年磨一剑”的执著和坚持,开始了黑土区免耕农作技术体系攻关的探索,为实现黑土地资源永续利用趟出一条道路。

  梨树县从2007年起,开始“玉米秸秆覆盖生产体系创新与应用”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玉米秸秆覆盖生产体系创新与应用,主要是针对东北黑土区秸秆资源还田不足,对土壤长期进行掠夺性经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风蚀水蚀严重、农业生产环境恶化、持续高产高效困难逐年增加等明显问题,探索总结以推广应用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高产高效技术措施,形成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体的技术模式,建立土壤培育与高效利用于一体的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从而促进相同类型区土壤环境保护与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该县实现了播种机械中国化、种植方式中国化、栽培技术系统化。同时该项技术可较常规生产田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10%以上,单产提高5%以上,防止土壤风蚀和水蚀,对水土流失和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发挥作用明显,也展示出玉米秸秆由负担变宝贝,既解决了东北地区十年九春旱的困局,又很有效地实现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的显著效应,目前已在东北三省一区推广面积达150万亩。

  梨树县围绕“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的思路,大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构建了两个网络体系。

  试验示范网络体系。梨树县自2007年起建立起三种类型基地,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该县已形成以梨树县基地为核心,以辐射吉林、内蒙等示范基地为分支的基地网络,开展相关试验研发,研究、总结、促进在其他类似区域的推广应用经验。

  推广工程网络体系。为促进黑土区免耕农作技术的推广,梨树县实施了推广工程网络体系建设。一是百千万亩方工程。全县每个乡镇建设1个万亩高产方、3个千亩高产方、30个百亩高产方。二是“21231工程”。在全县打造以2个国家级试验基地、10个专业性试验示范基地、20个乡级综合试验示范基地、300个覆盖全县的村级示范推广基地和1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形成引领全县、各有侧重、层次鲜明的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基地网络。三是“331工程”。在百千万亩方工程的基础上,在全县每个乡镇建设30个百亩方、3个千亩方,实现增产10%。